最新快訊
-
大力發展智能建造 以科技賦能建筑業轉型升級
-
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西藏自治區成都招商 23個項目總投資金額達83.8億元
-
投資50億元 四川青川打造宜游宜居“公園城市”
-
廣西推進房建市政工程招投標電子化
-
62個項目年內開工!湖北交通“硬聯通”建設雙過半
-
山東加速推進沿黃縣市區能源高質量發展
-
浙江超80億元項目簽約落地山區26縣 產業共建奔共富
-
江蘇各地推進水利工程建設 確保安全度汛
-
山西出臺新規:到2025年 城鎮新建筑100%“綠色”
-
上半年河北實施農業項目1972個總投資3657.1億元

請使用微信掃一掃
資訊信息隨時隨地查看網站數據實時同步重慶市舉行2021年城建民生工程發布會:軌道交通里程達385公里、山城步道累計建成300公里!
融建網行業動態 2021-12-3112月30日,重慶市住建委召開“重慶城市建設和管理民生實事”新聞發布會,2021年,重慶市全力完成老舊小區改造、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、山城步道建設、住房保障、美麗庭院創建、易澇點及臭氣整治、解決科技工作者住房難題等7項市級重點民生實事,其中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385公里,在建線路340公里,建設規模達歷史之最。并加快打造“山城步道”特色品牌,中心城區累計建成300公里。
12月30日,在“重慶城市建設和管理民生實事”新聞發布會上,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書記、主任常斌表示,全力完成老舊小區改造、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、山城步道建設、住房保障、美麗庭院創建、易澇點及臭氣整治、解決科技工作者住房難題等7項市級重點民生實事,加快建設國際化、綠色化、智能化、人文化大都市,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。
交通建設加速,緩堵促暢更便捷
“軌道交通建設跑出‘加速度’?!背1蟊硎?,“我們著力打造‘軌道上的都市區’,加快構建主城都市區‘1小時通勤圈’,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385公里,在建線路340公里,建設規模達歷史之最,極大便利了市民朋友出行,延伸了城市空間,帶來了獨特的立體化城市體驗。軌道列車‘穿山越水’‘上天入地’‘穿樓而過’,創造了全球線路最長、日均客流量最大的跨座式單軌線路等多項“第一”,為山地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提供了范例?!?/span>
在城市路網建設方面,重慶市加快構建一體化城市路網,主城都市區“5橫6縱1環3聯絡”的快速路網結構基本成型,中心城區城市道路總里程預計達6000公里。新增跨江大橋3座,累計建成跨江大橋34座。近期,白居寺長江大橋也即將建成投用,同時我們還完善了東水門大橋便民步道等配套功能,“最美橋都”實至名歸。
在治理交通運行“堵亂點”方面,重慶市堅持“建治改管”并重,打通35條未貫通道路,實施62處“堵亂點”治理,城市道路“微手術”有效緩解了市民出行“大煩惱”。對彈子石、劉家坪等30個軌道站點進行便捷性提升,通過修繕破損步道,建設人行天橋、地下通道,增設電梯,減少市民繞行,步行乘坐軌道更方便。
居住品質提升,圓夢安居更舒心
具體來看,重慶市啟動改造老舊小區831個、2662萬平方米,加裝電梯1171部,增設停車位9409個,改造提升養老托幼、農貿商超等1067處,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老舊小區管網堵塞、配套設施不足、物業管理缺失等問題,讓29.2萬戶居民告別爬樓難、停車愁、環境差等問題。
同時,重慶市持續加快對隱患大、居住環境臟亂差的棚戶區,尤其是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C、D級危房實施改造,2萬戶棚戶區居民“出棚進樓”,居住安全得到保障,居住條件極大改善。
聚焦軌道站點、商區、園區、學區、院區“一點四區”,籌集市場化租賃住房2萬套、保障性租賃住房4.9萬套、人才公寓1.1萬套,公租房搖號配租2.76萬套,租賃補貼范圍持續擴大,城鎮低保、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,新就業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等新市民租房“難”、住得“偏”、條件“差”等問題明顯改善。
人居環境改善,山水畫卷更動人
“兩江四岸”迎來“新變化”。磁器口濱江段、大魚海棠廣場等項目建成開放,市民游客又添江岸生態游憩地。戴家巷、山城巷、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再現老重慶城市風貌,長嘉匯、藝術灣等城市功能名片加快打造,曾經的重工業城市正在向山環水繞的魅力之城轉變。
“山城步道”又添“新風景”。加快打造“山城步道”特色品牌,中心城區累計建成300公里。重鋼步道、半山崖線步道、黃桷坪步道等項目驚艷亮相,綠色出行便民道、山水游憩休閑道、鄉愁記憶人文道、城市體驗風景道的美好愿景正在加速實現。
下水管道揮別“臟臭堵”。對兩江幸福廣場、望?;ㄊ械?08處易澇點進行了整治,基本實現“小雨不積水、大雨不內澇”的目標,“積水成洼”、市民一腳一“泥”的狀況持續好轉。鎖定居民生活聚集區,市場、醫院、學校周邊,核心商圈、廣場公園、交通節點、歷史文化街區等重點區域,整治臭氣點位1208處,困擾群眾的排水管道臭氣散逸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。